2013年12月20日 星期五

倫敦冬日書摘



倫敦冬日的黃昏,總發生在一剎那之間:還沒有認清楚日的隱約,夜就盛大的來臨,其間一刻,明與暗,愛與不愛,希望與絕望,一念之間,就是黃昏。有時候我懷疑倫敦是沒有黃昏的,尤其是聖誕前夕,一張眼便黑了,所有人忽然消失,令我想到世界的終結,亦不外如此。

《突然我記起你的臉》黃碧雲



2013年12月9日 星期一

Golden Slumbers



< Golden Slumbers  Kiss Your Eyes >



Golden slumbers kiss your eyes,
Smiles awake you when you rise.
Sleep, pretty wantons, do not cry,
And I will sing a lullaby;
Rock them, rock them, lullaby.
Care is heavy, therefore sleep you;
You are care, and care must keep you.
Sleep, pretty wantons, do not cry,
And I will sing a lullaby;
Rock them, rock them, lullaby.



-- Thomas Dekker 




據說保羅麥卡尼在利物浦的父親家裡,偶然看到鋼琴上放著劇作家Dekker的這首詩。以這首詩為靈感,他擷取詩的第一句,並且填了一些詞。這首歌收錄在1969年發行的《Abby Road》,與<  Carry That Weight > 一起錄音並且成為single piece。





< Golden Slumbers >

Once there was a way to travel homewark
Once there was a way to get back home
Sleep pretty darling don't you cry
And I will sing a lullaby

Golden slumbers fill your eyes
Smiles awake you when you rise
Sleep pretty darling do not cry
And I will sing a lullaby

Once there was a way to travel homewark
Once there was a way to get back home
Sleep pretty darling don't you cry
And I will sing a lullaby



2013年12月7日 星期六

糯米糰



來到英國以後還沒找到能發展穩定關係的新歡,反倒一直重新愛上舊愛——糯米團未免太棒!主唱聲音好 sexy。搭地鐵上下學聽糯米團,愈聽愈覺得他們當年實在跑太快了,而我又實在 lag 太久。1997年糯米團同名專輯實在很強啊,算一算我那時候還在念小學耶!

他們今年九月參加 red bull 活動,駕駛自己打造的炒麵飛車,怎麼有人那麼可愛啦:







2013年11月14日 星期四

十一月








十一月中,氣象預報說下星期三即將下雪,才發現原來已經入冬。

終日埋首書海,不知楓紅葉落,季節推移也只是手機內建氣象程式裡逐漸降低的數字。緊繃整整七個星期沒日沒夜的讀,唸的是反對資本主義時間的學科,卻感覺到前所未有的時間壓迫、被時鐘數字追著跑的痛苦,疲憊無盡蔓延於所有時間之上。

有朋友說她唸不下去了,要回台灣;也有人每天早上一醒來,就坐在床邊不想動,眼淚直直掉;還有人整日蹲在書桌下,花 45 分鐘才說服自己坐上椅子,再花 45 分鐘說服自己提起筆。

做個學術,每個人都要死要活,到底是抱著多重的包袱來讀書?成績不夠優秀是會死人嗎?會,可能會,八成會,沒有人想輸的結果就是每個人都在輸。






2013年10月20日 星期日

社會學的傲慢


跟新朋友聊天,他說誰的社會學才叫扎實,誰的社會學素養不夠,怎樣的社會學才是正確的。我聽得疲倦,很想告訴他,不要輕易將人貼上標籤,永遠記得對著所謂「正確」問「為什麼」,是社會學核心精神。

如此重要的社會學想像力基礎,理應是付諸實踐的,卻完全佚失,將社會學的反身性丟棄、拋諸腦後,大家毫不在意,還沾沾自喜,只是正巧念了社會學,便以為我們比其他人更能洞見體制問題、霸權與意識形態,簡直無所不知、無敵不敗、比神還神,毋需給予周遭人事物更廣闊的空間和時間,不必想像脈絡,或者不允許脈絡生成便逕下決斷,社會學沒有教我們要這樣傲慢。

大學的時候,原以為念社會學的人,基本上是相對謙卑、包容、開放、充滿想像力的,可是不是。是我太天真,缺乏對世界的認知。

人是能夠自外於所學的。可是知識不該只是獲取權力的工具。社會學要你產生思想的內爆、質變與重組,練習撐大與開放想像的邊界,以更好奇和謙卑的態度面向世界並對它提問。

大家常說著要改變世界,其實根本毋需幻想社會學改變世界,你改變自己就很難了,不要太狂妄,僅只是拯救自己也就很足夠了。









2013年10月12日 星期六

London calling



來到倫敦近一個月整,生活大小事龐蕪雜亂,每日冒出意想不到的新麻煩,比湯姆熊的打地鼠機還要機車百倍。覆以舉國懶散得過且過的氣息,正是恣使日常嚙齒性煩惱茂密滋長的肥美沃土。

然而即使雙腳深陷英倫爛泥,提起勇氣向前仍是必須,每一步都是時間,而每格時間也都是一步,我決定這麼想,直到行至格林威治時間的盡頭,抵達乾燥暖的彼岸沙





2013年8月28日 星期三

開張





















2012年夏天,攝於比利時


如果從高中開始計算,把自己使用過的「各牌」部落格加總起來(還不包含臉書推特),這裡大概會成為我的第七個棲身所。過去六址,兩間新聞台遺失(就是連自己都忘記帳號),其餘四處則紛紛關閉歇業,或是成為廢墟,而17、18、19、20、21歲的好幾個我,似本尊成長褪殼後被遺留下來的鬼魅,以殘影之姿在網路上流連忘返,陰魂不散。有時候遺忘已久的帳號突然從記憶角落冒出頭出來,不論人是否已在床上躺平還是正在蹲廁所,嚇出一身冷汗的我必定馬上衝到電腦前登入然後迅速把它關閉刪除,以絕後患。

或許只有到處寫又到處刪的人才能體會,網誌作為一種人生階段性的紀錄,其滋味實在既美妙又恐怖。然而記錄的癮,似乎沒有隨著我到處關閉網誌而消匿,反而有增長的氣勢。

近日由於出國念書在即,一直在煩惱該如何處置網路空間,究竟要不要關掉臉書改用推特,或是維持現狀,想來想去沒有一個心安的方案,一直流連在各網路平台之間。

昨天心血來潮,想上傳照片至年初好不容易裝潢完成的網路空間,卻發現顯示的照片竟然歪掉,大剌剌地插進右側欄位裡,傻眼之際實在不知該從何下手修改,一氣之下決定拋棄它,重新尋覓新址。輾轉來到 blogger,發現這裡似乎還堪用,決定在此落腳,打算以此取代臉書。

目前想要擺脫不曉得為甚麼在樂多寫東西就會出現的憂鬱腔,避免每隔一陣子(大約兩星期)回過頭看又覺得慘不忍睹。

不過這或許是人格還在發育的代價。按照男友說法,大概要到35歲左右,寫字樣貌纔會大致抵定。想到未來這裡也將成為遺址,不禁覺得煞有其事在這裡不知在解釋甚麼的自己有點滑稽。

呼,總之,好不容易把這裡佈置完畢,希望這次和blogger的關係可以久久長長(一點點)。


みな,新誌開張,歡迎光臨。